首页 信息公开 工作动态 党史编研 方志编修 年鉴编撰 宣传教育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年鉴编辑
 
十 五 年 磨 砺 铸 精 品——《镇江年鉴》创刊15周年启示
发布时间:2009-10-16 稿件来源: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bet365平台怎么样主任 《镇江年鉴》主编  

1992年,《镇江年鉴》正式创刊,好像是一棵幼苗破土而出,跟随着全国年鉴事业前进的步伐和镇江改革开放的历程,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15本《镇江年鉴》以15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忠实地记录了镇江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轨迹。15年来,《镇江年鉴》质量逐年提高,影响日益扩大。1994年,《镇江年鉴》获首届全国地方年鉴奖二等奖和首届江苏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获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奖一等奖; 2005年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特等奖、首届中国年鉴奖和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一等奖;2006年获江苏省地方志优秀成果特等奖;多次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等。进入21世纪,《镇江年鉴》数字化进程加快,2000年进入互联网;2006年起每年增出电子光盘版;20078月,《镇江年鉴(19922006)》全文检索数据库面世。《镇江年鉴》以其内容博大、特色鲜明、便捷实用,在全国年鉴界、全市各阶层享有良好声誉,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重视和欢迎。抚今追昔,我们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一、不断创新,忠实记载镇江人民的奋斗历程

邓小平同志1979年就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这一重要指示使我们从工作一起步,就认识到年鉴工作的重大意义,保证了《镇江年鉴》工作方向明确,“起点较高”。在实践中我们逐渐体会到,镇江的发展需要年鉴,年鉴也必须深深扎根于镇江的大地,这样的年鉴才会有生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逐步明确了办刊宗旨,这就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地为根本任务,努力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密集、准确权威、全面实用的地情信息,更好地为人们认识镇江、研究镇江、建设镇江服务。

1.留存镇江发展的全面资料。打开每本《镇江年鉴》,密集的信息就会扑面而来,成千上万的数据再现上一年度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每本年鉴以工业、农业、交通、邮政、电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为服务对象,从市、县(区)、乡镇机关,到各大集团公司、工厂、学校、医院、商场等,都是年鉴内容记载的主要对象,它们在《镇江年鉴》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每本年鉴是独立的数据库,每本年鉴之间前后连贯,不断线,形成了一组又一组反映镇江发展变化的系列数据库。

2.勾画镇江发展的年度特征。《镇江年鉴》坚持在反映全面地情的前提下,把一年中最具特色的新成就、新情况、新事物载入年鉴。15年来,《镇江年鉴》每年密切关注全市重大实践,抓重大选题,突出反映具有年度标志性的重大事项。《镇江年鉴》每年都安排市委重大决策、市领导专文、省市有关部门调查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展示镇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和实绩。翻开《镇江年鉴》,中央领导人视察镇江,承办“十运会”项目,庆祝香港、澳门回归,每年举办的重大招商活动,战胜“非典”、重大自然灾害等年度大事,在《镇江年鉴》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给镇江历史留下了清晰的年轮。《镇江年鉴》在反映年度信息的同时,重视反映全市发展的阶段性信息。1992年、1996年、2001年、2006年版《镇江年鉴》,分别安排了反映全市“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时期等实施五年计划的内容;1999年专门设置《改革开放二十年》类目,以大量资料、数据、图表,全面记载镇江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发生的历史性、跨越性的巨变;2000年特设《辉煌的五十年》类目,记录镇江解放5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阶段性记载的方法,基于年鉴记“年”的原则,又有所发展,使年鉴记载的信息更有连贯性,更能反映出全市发展的历史全貌。

3.凸现镇江发展的地方特色。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大江南北交通枢纽,是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呈现自身特点,《镇江年鉴》紧抓这些地方特色,除一直设置港口、交通、口岸、对外经济贸易、旅游等传统内容外,先后辟有《大推进方略》《沿江开发》《私营个体经济》《重点企业集团》《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等内容,来体现年鉴的地方特色。近年来,镇江把吸纳民资、走集聚式发展路子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之一,为此,《镇江年鉴》设立了《外地民工民资民企在镇江》栏目,集中收录大批外地客商在镇江投资兴业,促进镇江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料。设立《境外企业》栏目,记载镇江市在境外投资办厂或设立窗口的情况。镇江的行政服务工作特色鲜明,在全国有较大影响,《镇江年鉴》专设《行政服务》栏目,记载这一工作的具体情况。设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栏目,反映市委、市政府针对镇江市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采取措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工作方面的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镇江经济发展的特点。为着力体现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镇江年鉴》安排了音乐剧《快乐推销员》获全国大奖并晋京汇报演出、三峡考古、《董永与七仙女》特种邮票首发、世界文化名人赛珍珠诞辰110周年纪念、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千年古西津街建设等反映地方特色的内容,以表现镇江文化事业发展的盛况。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摘》中登载的《王昌龄送渐的芙蓉楼》一文,用无可辩驳的证据论证了千年名楼芙蓉楼楼址在镇江,而不是在其他什么地方的观点,为这一段历史文化公案增添了有力的辩护词,同时也提高了《镇江年鉴》的学术品位。

4.延续镇江人民的精神品格。镇江3000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镇江人民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爱国爱家、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品格。《镇江年鉴》全面展示镇江当代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各类风流人物。15本《镇江年鉴》收录了近千个人物简介、千余名表格人物、近万个人物名录,以及几百名彩页人物,其中的国家、省、市各级党政军领导,镇江籍两院院士,镇江名人,全市各类英模人物、专家学者、荣誉市民、革命烈士,犹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镇江年鉴》为镇江人民树碑立传,在年鉴中矗立起一座反映镇江人民精神的群雕塑像。

5.记载镇江发展的忧患信息。为了改变条目报喜不报忧的状况,在组稿时我们强调各单位要尽职尽力,客观真实镇江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既报喜,也报忧,使年鉴充分发挥“鉴”的功能。在编辑过程中,《镇江年鉴》站在宏观的位置,把握好角度,从大局出发,正确记述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使这部分内容得到了真实客观的反映。《镇江年鉴》如实记载有些工业、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后劲乏力、亏损形势严峻、升级步伐不快的情况,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火灾、道路交通事故的情况等。由于实事求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镇江年鉴》信息比较全面,因而更具实用和借鉴价值。

二、不断探索,逐步形成《镇江年鉴》的编撰特色

在正确的办刊宗旨指导下,把年鉴办成精品,这是《镇江年鉴》15年工作始终追求的目标。《镇江年鉴》紧贴镇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15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编撰工作的特点。

1. 集思广益,开门办好年鉴。一是不断完善总体设计。《镇江年鉴》总体设计每年都要几上几下,在听取编辑部全体成员意见的同时,征求有关单位意见,使新的构想能切合实际行得通。还经常特邀全国年鉴界专家、学者到镇江指导工作。尚丁、许家康、周、陈鼎、陈仁礼、王守亚、谭惠全、杨汉平等专家学者都曾专程到镇江,对《镇江年鉴》的框架结构、条目编写、减少差错、彩色画页等总体设计提出真知灼见。二是随时和供稿单位保持联系,将编辑中的问题互相沟通以贯彻编辑意图。三是坚持将编定的稿件返回单位征求意见的制度。四是与出版社保持联系,认真落实出版社的审稿意见。五是发挥社会上年鉴工作热心人和地方文史专才的作用,让他们帮助审读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2.寻求亮点,打造特色栏目。近几年,《镇江年鉴》创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分目,集中反映镇江市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创设《书目·文摘·题录》类目,把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分散无序的原始文献加以整理,使其浓缩、系统、有序,成为重要的信息源。业内人士曾撰文写道:“《镇江年鉴》书目 ·文摘 ·题录是所有年鉴中最具特色、最见功夫的精品栏目,这一栏目的资料没有部门提供,就是要靠年鉴编辑自身的功夫。其中的‘文摘’在现今的年鉴中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是其他年鉴编辑没有做过的。设立《信息化建设》类目,全面介绍镇江市信息化建设的全貌,内容涉及全市信息化建设概况、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等情况。在全国年鉴中率先创设《镇江名片》,并以彩页置于前环衬,让读者一打开年鉴,镇江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特点就会扑面而来。

3.多方突破,拓宽组稿渠道。在现今年鉴的行政组稿渠道相应缩短的情况下,《镇江年鉴》适时扩大组稿渠道,通过网络、报刊、约稿、采稿、自撰稿等手段充实稿源,使年鉴的内容得到有效补充。《镇江年鉴》的《保险》《证券》《书目·文摘·题录》《工作生活指南》栏目以及书中很多条目等,就是编辑部成员通过自行组稿而成的。其他如有关商贸流通企业、私营个体企业、驻镇单位、驻镇部队等内容也是由直接组稿的。

4.精益求精,切实加工条目。条目是年鉴内容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表现形式,在编辑时我们着重提高稿件二度加工水平。一是做到优化选题。和撰稿单位一道在全面回顾一年工作,筛选年度大事的基础上确定条目选题,尽量做到大事、新事、特事不漏,小事不收。二是加工条目时强调要素齐全、资料准确。对一些新闻标题式或记述事件语焉不详的条目,及时请有关单位补充内容;对数字逐一核对:与概况核对,与其他相关条目核对,与统计表格核对,与上本年鉴核对,及时纠正总项与分项、文字与图表、本年度与上年度,以及增加量、减少量、百分比等数字方面的差错。三是尽力压缩条目中的冗余信息。对“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陈言必去”;对不符合入鉴标准的内容,如一些单位总结式的内容、没有普遍社会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内容、从本单位角度出发而没有从全市角度出发而提供的内容等,与供稿单位协商调整削减。

5.抓住环节,处理交叉重复。由于年鉴来稿内容存在交叉重复,使内容膨胀,水分增多,还会出现同一数据、事件内容等记述的差异,影响了年鉴的准确性。我们把处理年鉴文稿的交叉重复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抓住制定框架、编辑校对、编制目录和索引等环节,每年处理交叉重复达几十处,并且通过详略互见、各有侧重、建立参见系统等方法处理交叉重复。通过探索和实践,镇江年鉴摸索出正确处理交叉重复的途径和方法,使年鉴内容记述既注意全面,又避免重复。

6.开展错,提高出版质量。我们每年利用年鉴文稿送出版社审稿的时间,开展年鉴文稿校对错活动。专门制订活动方案,规定具体要求,明确奖惩办法。在活动中,重温国家有关出版物语言文字规范、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计量单位用法等规定,以及《〈镇江年鉴〉编校规则》。通过三轮错,每年都能消除年鉴文稿中存在的几百个差错。《镇江年鉴》从主编到编务人员朝乾夕惕,满负荷、快节奏地工作。每本年鉴前后校对轮次达8次(含捉错),校对文字量近1000万字,人均校对达80万字,有效地提高了校对质量,也得到了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领导的高度评价:“《镇江年鉴》等一批年鉴不仅编校质量水平较高,而且版面设计规范,代表着年鉴评比编校质量的最高水平。”

7.突破时限,优化使用时效。以前囿于年鉴时限的制约,很多有价值的超时限资料被拒于当年年鉴之外,影响了年鉴信息的时效性。近几年我们在突破时限方面做了一点尝试,针对市人大、市政协“两会”在年鉴中记录滞后的状况,我们将有关 “两会的记述提前到当年记述,使“两会”内容在当年年鉴中就有反映;与此相适应,对《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条目的安排,彩页内容策划等,都做了相关的超时限处理。另外,我们在地图中标注出版年份实施的城建、道路、绿化、广场、行政区划调整等内容以增强时效性。上述做法,既不影响年鉴的出版进度,又使记录完整全面丰满,加强了年鉴的时效性。

8.便于查询,完善检索系统。《镇江年鉴》作为资料工具书,内容广博,信息密集,要充分发挥其功能,需要有比较完备的检索系统与之配套。15年来,年鉴这方面工作不断完善,每本年鉴书前有细化的目录,每页都有书眉外,1993年开始建立条目参见系统,1996年增加了英文要目,同年在书后配置了全书主题分析索引,至此,《镇江年鉴》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检索系统,读者查阅年鉴资料均可通过目录、英文要目、索引、条目参见系统以及书眉等渠道查询。2000年,《镇江年鉴》驶入中国公众互联网,标志着《镇江年鉴》查阅手段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融入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三、多年努力,成功体现《镇江年鉴》的使用价值

15年来,《镇江年鉴》作为大型综合性资料工具书,其实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15年前,人们对《镇江年鉴》知之较少;现在,人们对《镇江年鉴》已经充满兴趣。开卷查阅,上网浏览,成为人们了解市情的主要手段。《镇江年鉴》在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镇江年鉴》成为各级领导的案头书。新任市领导刚到镇江,往往就指名调阅全套《镇江年鉴》,了解镇江市情。前几年,市委领导专门翻阅了历年《镇江年鉴》,从中理清大推进方略决策的脉络,为省委有关部门总结经验、理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各级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在拟办文件、报告,制定规划中,年鉴成了必不可少的参考书;一些大公司如北京华联、肯得基、麦当劳的决策层就是在查阅《镇江年鉴》后,做出了在镇江投资经营的决策。

2.《镇江年鉴》成为科教人员的资料库。年鉴资料全面、真实权威,一直受到科教人员的亲睐。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教师到《镇江年鉴》编辑部、图书馆查阅、复印年鉴资料的逐年增多。《镇江年鉴》现在还是二轮修志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

3.《镇江年鉴》成为内外交往的友好媒介。15年来,年鉴在与全国各地、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交流中,成为“让世界了解镇江,让镇江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窗口。创刊以来,有近千名在全国各地工作的镇江籍人士来函来电购买年鉴,以便通过年鉴了解家乡的状况和变化。《镇江年鉴》已与国内近百家年鉴建立了固定的交流关系,多次参加全国年鉴成果展览和方志成果展览。前几年,《镇江年鉴》还被选送到美国、德国、香港展览,充当了国际交往的信使。年鉴一直是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的友好客户,《镇江年鉴》通过该公司销往各地。《镇江年鉴》已经成为代表镇江城市形象的“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4.《镇江年鉴》成为实用便捷的市民手册。《镇江年鉴》是“官书”,为各级领导服务,同时也是“民书”,以权威的资料向市民提供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服务或咨询。《工作生活指南》每年收录了标准地名命名情况、正高级职称评定情况、火车时刻表、市区公交汽车营运表等资料,同时,每年还选登一些便览性的资料,如常用医疗、药品收费标准,职业介绍机构,旅行社、物业管理、出租车公司名录,国内、国际友好城市概况,工商企业登记注册、户口迁移指南等。《镇江年鉴》还注重开发二次文献,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时查阅使用。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bet365平台怎么样主办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0010号